古代药书上记载,梅花味酸涩,性平无毒,入肝经,是中医常用的舒肝和胃药,常用于治疗梅核气(是指咽部有梗塞感,但无任何阳性体征,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),肝胃气痛,郁闷不舒,饮食减少等,有较好的效果。用梅花煮粥吃,出自宋·林洪《山家清供》:“扫落梅英,拣净洗之,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,候熟入英同煮。”英就是花的意思,梅英即梅花。杨诚斋诗云:才看腊后得春饶,愁见风前作雪飘,脱蕊收将熬粥吃,落英仍好当香烧。
本书作者林洪,宋朝人。所著《山家清供》被先后收载在元·陶宗仪编纂的《说郛》及明·周履靖纂辑的《夷门广牍》中。梅花粥即选自《山家清供》中。
《采珍集》:“梅花粥,绿萼花瓣,雪水煮粥,解热毒。”
《百草镜》:梅化“清香,开胃散郁,煮粥食,助清阳之气上升”。
《老老恒言·卷五》:“梅花粥治诸疮毒。梅花凌寒而绽,将春而芳,得造物生气之先,香带辣性,非纯寒。粥熟加入。”
《粥谱·粥品五·植药类》:“梅花粥:梅瓣洗净入粥即食。”
《饮食治疗指南》:“煮食梅花粥,能振精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