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应用槟榔治病,不但历史悠久,而且经验丰富。《别录》载:“槟榔味辛性温,无毒,主消谷逐水,除痰癖,杀三虫。”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“治泻痢后重,心腹诸痛,大小便气秘,痰气喘急。”从中医临床应用来看,槟榔主要功效是杀虫、消积、下气,对治疗虫积腹痛,食积停滞,脘腹胀疼,泻痢后重,有着很好的效果。
经研究,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,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。槟榔碱能使绦虫体产生驰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,对猪肉绦虫最有效,对姜片虫、蛔虫也有效果。据临床报道,用槟榔治疗猪肉绦虫病,治愈率多在90%以上;用以治疗姜片虫病,治愈率在47.2~90%之间,一般服药后1~3小时即可排出虫体;治疗蛲虫病,治愈率较低,占38%;治疗钩虫病,有效率55%左右,最高的达91%;治疗蛔虫病,有效率为40~68%,大多数于服药后24小时内排虫。
尽管槟榔是无毒中药,但毕竟属“破气伤正”之品。《本草蒙筌》说:“槟榔,久服则损真气,多食则泻至高之气。”如果用梗米配合槟榔煮粥食用,那么,既可用槟榔消积杀虫,又可借粳米扶助正气,相辅相成,收效满意。《圣济总录·卷第一百九十》载:“治大肠壅滞,槟榔粥方。白槟榔一颗,水磨尽,生姜取汁半合,蜜一合,粳米淘净三合。上四味,先以水三升,煮米作粥,将熟下槟榔等三味搅匀,更煮五七沸,空心顿食之。”这就是米药配伍的妙用。
《太平圣惠方·卷九十七》:“治脚气,心腹胀闷,槟榔粥方。槟榔一枚,熟水磨令尽,生姜汁半两,蜜半合,梗米二合。上以水一大盏半,先将米煮粥,欲熟,次下槟榔汁等。更煮令熟,空腹顿服。”
《圣济总录·卷第一百九十》:“治蛔虫,槟榔粥方。槟榔生用五枚,酸石榴根皮洗剉半斤,上二味,粗捣碎,分作三度用,每度以水一升半,煎至一升,后去渣,用粟米一合,净淘煮为粥,平旦乘饥顿食,得快利虫出为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