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:生甘草、粉甘草、甘草梢、甜根子、美草、蜜草、国老、甜草、粉草、蜜甘
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、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。甘草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;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、撂荒地,分布于新疆、青海、甘肃;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土壤处,分布于新疆、甘肃等地。
秋季采挖,除去芦头、茎基、枝叉、须根,截成适当长短的段,晒至半干,打成一小捆,再晒全干。栽培品于种后3至4年秋季采挖。
1. 甘草根呈长圆柱形,长25至100厘米,直径0.6至3.5厘米,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外皮松紧不一,具明显纵皱纹、沟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略显纤维性,有裂隙,黄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纹明显,有放射状纹理。根茎呈圆柱形,表面有芽痕,断面中部有髓。气微,味甜而特殊。
其去皮者,表面淡黄色,为粉甘草。
2.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,有的分枝、外皮不粗糙,表面灰棕色;断面纤维笥性,裂隙较少。
3.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质粗壮,有的分枝,外皮粗劣,多灰棕色或灰褐色,质坚硬,木质纤维多,粉性差,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。味甜或带苦。
以皮紧密,色红棕,质坚实、断面色黄白,粉性足为为佳。
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。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;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。
甘草黄酮、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;祛痰作用也较显著,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>甘草黄酮>甘草浸膏
甘草还有抗炎,抗过敏作用,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。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。
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.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,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,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。
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。
补脾益气
在中医理论中,甘草对于心气虚、脾胃气虚、心悸怔仲等症状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清热解毒
甘草具有减毒(调和诸药)的作用,还可以治疗壅阻疮疡、湿毒、咽喉肿痛等治疗功效
止咳化痰
甘草化痰止咳的作用被人们所熟知,在临床上常用于气喘、气管炎、肺气肿以及痰液不易排出等症状。
缓急止痛
对于胃痛、腹痛、腓肠肌挛急疼痛等急性疼痛症患者,可以通过甘草与芍药合用的方式进行缓解。
甘草以味甘美而得名。陶弘景曰:“国老即帝师之称,虽非君而为君所宗,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。”又甄权云:“诸药中甘草为君,治七十种乳石毒,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辣,调和众药有功,故有国老之号。”
甘草的药性平和,常在方剂中作为使药,在历代方剂中甘草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,因此甘草也被称为国老药。